紅色延慶------平北第一村

活動亮點:
1937年底,陜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,開始向敵后戰場挺進,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(八路軍四縱)于1938年初創立了以宛平縣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據地,1938年5月,鄧華和宋時輪開始從平西抗日根據地向昌平延慶一代挺進,在大莊科鄉沙塘溝發展了6名黨員,而后這6名黨員成立了平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,這也成為平北地區第一面紅色旗幟。但由于日偽實力強大,八路軍被迫撤回平西抗日根據地,但是火種已經在大莊科鄉播下。
適合團隊:
16人起
1天
活動概述
在崇山峻嶺的燕山山脈深處有一個村子,村子里的人一半姓張,一半姓胡,因為地處長城腳下,據考證,村子最早形成于明朝朱棣時期,為明朝北部邊疆軍戶后代組成的村落,這里世代男耕女織,山清水秀,儼然一處世外桃源。
1937年,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“七七事變”,開始全面侵華戰爭,淳樸的中國人民被迫開啟了長達八年的全面抗日戰爭,1937年8月,國民黨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后,丟掉了南口地區,南口會戰失敗,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昌平和延慶地區,延慶地區的大莊科鄉也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。
1937年底,陜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,開始向敵后戰場挺進,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(八路軍四縱)于1938年初創立了以宛平縣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據地,1938年5月,鄧華和宋時輪開始從平西抗日根據地向昌平延慶一代挺進,在大莊科鄉沙塘溝發展了6名黨員,而后這6名黨員成立了平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,這也成為平北地區第一面紅色旗幟。但由于日偽實力強大,八路軍被迫撤回平西抗日根據地,但是火種已經在大莊科鄉播下。
1939年初,八路軍四縱再次挺進大莊科地區,由于準備倉促,堅持三個月后再次退回平西抗日根據地,但這三個月,為大莊科地區播下了更多的革命火種,1939年年底,中共平北黨委成立,開始在大莊科地區建立黨組織,發動群眾,宣傳抗日思想,同時在沙塘溝隔壁霹破石村成立了昌平延慶聯合縣政府,隨后不久,八路軍四縱經過充分準備后,第三次挺進大莊科地區,開始在大莊科地區站穩腳跟,開辟了平北抗日革命根據地。
1940年,日偽軍為了破壞抗日根據地,開始對大莊科進行了殘酷的掃蕩,四縱十團在白乙化的領導下,經過一天的艱苦戰斗,在沙塘溝村打退了敵人的圍剿,殲敵300多人,取得了平北根據地保衛戰的勝利。極大的鼓舞了當地軍民的抗戰熱情,在這場戰斗中,當地的黨員和村民發揮了極大的作用,為十團搬運彈藥和傷員,保證了后勤的供應。
沙塘溝戰役之后,敵人認識到平北抗日根據地的威脅,開始多次的對平北地區進行圍剿,實行滅絕人性的“三光政策”,但這并沒有嚇倒平北的人民,當地百姓在四縱的帶領下,跟敵人展開多次反圍剿斗爭,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,在反圍剿中,大量的群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青壯年踴躍參軍,據統計,整個戰爭期間,村里一共犧牲了108名戰士。
硝煙已經逝去,但回憶起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,依然讓人熱血沸騰,我們中華民族向來不好戰,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,因為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,深知“好戰必亡,忘戰必危”的道理。
項目介紹